全部

一枚海参,怎么固碳?威海两院士一年“造”出61万公顷“森林”

来源:Hi威海客户端

作者:

2021-12-05 10:21:12

近日,唐启升院士工作站里又出好消息:在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后,“贝—藻—参”这种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试验成功。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碳,在我市的海底实现“安眠”。

在桑沟湾海域里,通过水下摄像实时视频中可以看到,海底深处在由石头、废旧渔船、水泥桩构筑的海洋乐园中,绿色海藻附着其上,海参则悠闲地“匍匐”在海底人工构造礁石上,一派生态和谐景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房景辉博士说,正是海参这位新“成员”的加入,才使得新养殖模式试验成功。

一枚海参,怎么固碳?房景辉介绍,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产生的氧供给鱼类贝类,而鱼类贝类海参等海洋动物排出的碳再回送给藻类用于光合作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更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们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吃掉”空气中的碳,“吐出”颗粒有机碳,在微生物作用下,变成惰性碳,由此也就完成了固碳的过程。

目前,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已经开发了“贝—藻—参”“鱼—贝—藻”“鲍—参—藻”等浅海筏式、底播多种形式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年固碳量在11万吨以上,这相当于在陆地上植树造林15万公顷。

有“新动作”的,不仅唐启升院士工作站。11月28日,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围隔海上实验平台在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确权海域进行布放,这将监测海带养殖过程中产生有效碳汇的相关数据,从而为太平洋学会团体标准申报提供数据支撑。

作为行业的领路人,唐启升、焦念志两位院士工作站即使是单独出现在一个城市,都足以引起行业的关注。而今,两位顶级大咖同时“相中”威海,并设立了工作站,是因为我市是海洋大市,拥有藻类贝类养殖、海草床等蓝碳资源,有发展蓝碳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有两位院士大展身手的“舞台”。

得益于两位院士的到来,我市成为国内开展蓝碳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开展蓝碳研究的团队稳定在100人以上。

在高端科研团队引领下,全市的渔业产业链条也实现了不断拉长。

在威海世代海洋有限公司,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三天后,这批价值100万元的海带肥产品,将发往广西地区。

来自辽宁、山西的订单,还正在等待生产设备的“档期”。公司办公室主任于红娜说,企业年产海带肥能达到10万吨,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只是海带肥,在这里从粗加工的海带丝、海带结,到高附加值的海带糖、海带脆片等产品琳琅满目,精深加工让一根海带“长”出了更长、更具价值的产业链。

在高附加值这一“吸盘”下,我市贝藻等碳汇渔业产业种养殖量逐年提升,今年预计贝类产量将达130万吨、鲜藻类将达220万吨,年增速超10%。

有数字统计,一年来我市海洋渔业碳汇量达到140.17万吨,相当于新增造林约61万公顷。

【科普链接】

我市碳汇渔业以贝类藻类为主

想要了解碳汇渔业,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碳汇。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海洋活动、海洋生物吸收等各项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渔业,就是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的渔业生产活动。

据了解,在我市设置了院士工作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唐启升是国内“碳汇渔业”理念的倡导者。

根据联合国相关组织的研究,海洋生物固定了全球55%的碳,可见海洋生物在固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威海海岸线总长近千公里,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超一万平方千米,占全市近岸海域总面积的9成多,非常适合“碳汇渔业”的发展。威海市海水养殖产业发达,养殖品种囊括了鱼、虾、贝、藻等,其中贝类和藻类是最主要的碳汇渔业养殖品种。

碳酸钙是贝壳的主要成分,约占95%。海水贝类通过直接吸收海水中的碳酸氢根形成碳酸钙的方式来汇碳。此外,贝类滤食能力强,能够从海水中滤食微藻、有机物颗粒等,满足自身软体组织生长需求,这个过程固定了微藻和有机物颗粒中的碳。

我省高度重视碳汇渔业发展,在日前召开的“发展碳汇渔业科技、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学术研讨会,以及“山东省渔业碳汇工作研讨会”中,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在碳汇渔业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全省海水贝藻养殖年均产量450万吨以上,每年可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为25万至30万吨,相当于每年移出110万吨二氧化碳,直接节省造林价值近10亿元。

记者 杨彩明 沈道远 通讯员 胡红智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631-5213515,1572560661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631-5213515,诚邀合作伙伴。

为冬奥加油!迪尚制造“具有防护功能工作服装”在冬奥村正式启用

为冬奥加油!迪尚制造“具有防护功能工作服装”在冬奥村正式启用[详细]
齐鲁网 2022-01-27

气势恢宏,美轮美奂!高新区春晚精彩纷呈、好评如潮!

欢歌咏祥泰,劲舞福门开。1月24日,高新区“创新向未来”2022年春节联欢会精彩上演。本次联欢会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全程...[详细]
齐鲁网 2022-01-27

国际邮件入威需多轮“六面消杀”

国际邮件如何消杀?取快递时如何防护?居民购买境外物品需要注意什么?快递物流行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为守护好国门,威海国际互换局、...[详细]
Hi威海客户端 2022-01-27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抓落实丨环翠区:争摘“国字号”,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

临近春节,宝威科技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热情不减,二期工程处于收尾阶段,将于3月份正式投产。届时,企业产值将从1.3亿元跃升至3亿元。[详细]
Hi威海客户端 2022-01-26
荣成市“无证明办事大厅”启动 证明材料精简85%

荣成市“无证明办事大厅”启动 证明材料精简85%

1月25日, 荣成市“无证明办事大厅”启动,证明材料精简85%,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详细]
齐鲁网 2022-01-26
威海花饽饽,蒸出幸福年滋味

威海花饽饽,蒸出幸福年滋味

春节买威海花饽饽,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而这份充满了浓浓年味的仪式感,造就了花饽饽生产企业独特的忙年景象。[详细]
Hi威海客户端 2022-01-26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王培桓:推动数字化建设,从传统零售行业向智慧零售行业转变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王培桓:推动数字化建设,从传统零售行业向智慧零售行业转变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王培桓:推动数字化建设,从传统零售行业向智慧零售行业转变[详细]
齐鲁网 2022-01-26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政协委员卢钊钧:全面推行强链、延链、补链 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政协委员卢钊钧:全面推行强链、延链、补链 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政协委员卢钊钧:全面推行强链、延链、补链 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详细]
齐鲁网 2022-01-26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张华威:打造亚洲最大、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医疗器械制造基地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张华威:打造亚洲最大、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医疗器械制造基地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张华威:打造亚洲最大、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医疗器械制造基地[详细]
齐鲁网 2022-01-26

荣成绘制天鹅保护地图 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屏障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提高栖息地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水平。近日,荣成市自然资源局绘制了《荣成市天鹅统计栖息分布区域图》,详细记录天鹅分...[详细]
齐鲁网 2022-01-26

全面深化改革 威海奋楫潮头逐浪高

威海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一次次打开思想闸门,突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的改革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威海以改革回应并解决了很多发展中的难题...[详细]
Hi威海客户端 2022-01-26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周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海洋渔业产业科研创新平台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周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海洋渔业产业科研创新平台

聚焦2022山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周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海洋渔业产业科研创新平台[详细]
齐鲁网 2022-01-2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